SIC中学生投资挑战赛作为一项国际性金融模拟竞赛,通过差异化组别设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。其组别设计兼顾实践性与学术性,为中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。以下从组别定位、考核机制、能力要求及适用人群等维度展开分析:
一、SIC商赛组别介绍与参与形式
赛事分为交易组(Junior Division)和策略组(Senior Division)两大类别,形成“基础实践+高阶学术”的双轨体系。
交易组(Junior Division)
定位:面向零基础或低年级学生,侧重股票交易实操体验,强调“低门槛入门”。
形式:个人独立参赛,全程线上模拟交易,无需提交报告或组队。
考核内容:
区域站:100%权重为线上模拟交易,使用10万美元虚拟本金操作美股/港股,需完成至少8笔跨行业交易。
选考环节:金融能力测试(不计分),涵盖PE比率、MACD指标等基础金融知识,助力夯实理论基础。
策略组(Senior Division)
定位:面向高年级或目标藤校/G5的学生,融合金融理论与实践,强调“学术能力进阶”。
形式:2-4人团队参赛,可跨校、跨年级组队,需提交个股分析报告并参与全球站答辩。
考核内容:
区域站:线上模拟交易(10%)+个股分析报告(90%),需从宏观、行业、财务等维度分析3支股票。
全球站:考核升级为投资策略报告(25%)、公开演讲答辩(55%)及金融知识测试(10%),新增ESG投资主题与突发新闻模拟。
二、SIC商赛组别差异与能力要求
两组别在目标导向、能力侧重及评价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:
目标导向差异
交易组:以“激发兴趣”为核心,通过高频次交易操作培养市场敏感度,适合初次接触金融投资的学生。
策略组:以“学术输出”为目标,要求团队将理论模型(如DCF估值、CAPM)应用于真实市场分析,适合具备一定金融基础且追求学术深度的学生。
能力要求对比
维度 | 交易组 | 策略组 |
---|---|---|
核心能力 | 交易执行、市场观察 | 财务分析、逻辑建模、团队协作 |
知识储备 | 基础金融概念(股票、债券等) | 宏观经济指标、量化模型(如蒙特卡洛模拟) |
输出形式 | 交易记录与收益曲线 | 投资报告、全英文答辩PPT |
评价体系侧重
交易组:以“绝对收益”为唯一标准,强调短期交易技巧。
策略组:采用“综合评分制”,区域站报告占比高达90%,全球站答辩权重提升至55%,注重长期策略的逻辑性与可复制性。
三、SIC商赛组别选择与备赛建议
组别选择策略
低年级学生:优先选择交易组,通过模拟交易积累实操经验,为未来进阶奠定基础。
高年级目标名校者:建议挑战策略组,其全球站答辩经历与ESG主题研究契合藤校对“领导力”与“社会责任感”的考察。
备赛关键要点
交易组:
熟悉美股/港股交易规则,重点练习跨行业资产配置(如科技股与能源股的组合对冲)。
定期复盘交易记录,分析胜率与盈亏波动原因。
策略组:
报告撰写:需构建“宏观-行业-个股”三级分析框架,结合量化数据(如PE分位数、ROE趋势)增强说服力。
答辩准备:模拟评委质询场景,重点训练对估值模型假设的逻辑推导能力(如DCF折现率敏感性分析)。
SIC通过“低门槛入门+高阶学术挑战”的双轨设计,为中学生提供从投资实践到职业素养的系统化成长路径。无论是个人探索还是团队竞技,参与者均能在模拟真实市场的过程中,提升财商素养与综合竞争力。
备赛的同学可扫码免费领取
【SIC商赛16本备赛书单+新赛季干货资料】⇓